0
返回首页
1.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欲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2)
t
1
℃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3)
t
2
℃时,取25g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再升温到t
3
℃,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t
1
℃时,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
t
2
℃时,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在t
3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到t
1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丙溶液
D.
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溶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适合采用蒸发结晶的物质有
,适合采用降温结晶的物质有
.
填空题
普通
2. 将NH
4
Cl与少量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
4
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你认为NH
4
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填空题
普通
3.
叫做结晶.结晶主要有
和
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获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晶体,如
;后一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获取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变化
的晶体,如
.
填空题
普通
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2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
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
现有操作步骤:
A . 溶解;B . 过滤;C .降温结晶;D .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
若将35℃时甲的饱和的溶液降温到变成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 (填字母序号)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综合题
普通
2. 20℃时,取18gKNO
3
和18gNaCl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5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充分溶解,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所示,KNO
3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
甲图中,a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或“=”)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要使乙图中的NaCl溶液恰好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
gNaCl固体.
(4)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
3
, 实验步骤,先加水溶解,再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综合题
普通
3.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
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
将t
2
℃时,A、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