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天乘车时,小华发现小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随着雨的大小,刮动的速度相应的发生变化。雨停后,刮水器自动停止工作,小华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它的工作电路中安装有“雨水检测金属网”装置,小华想,该装置究竟在刮水器工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于是他自制了如图所示的雨水检测金属网以下简称检测网 , 并设计了如图所示模拟电路进行探究。

(1) 小华按照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时,检测网未放入雨水中,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再将检测网放入雨水中,电路接通,表明雨水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小华通过观察电路中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 将检测网竖立并浸入雨水中不同深度处进行实验,记录如下数据。

检测网浸入雨水中的部分

未浸入

浸入

浸入

全部浸入

电流表的示数

结合上述实验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分析数据可知,检测网浸入雨水中深度越深,电流表示数越大。这说明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选填“变大”或“变小”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变化引起的。

(3) 小华设计的电路在无雨水时,电动机不能转动,无法实现车窗的清洗,请你在不拆卸原电路的基础上,在该电路中加装一个电路元件,以解决此问题。

加装的元件是:

简述你的做法:

【考点】
科学探索;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科普阅读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圭表与二十四节气

如图甲中的圭表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表是垂直立于地面的标杆,圭是正南正北方向水平放置的尺。用它测量正午时表影的长度,从而确定一年的时间和季节。战国时已经采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垂直。由于光的散!和漫反射等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对圭表进行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到原来的五倍,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他还发明了景符,用小孔成像原理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梁的清晰像,把确定表端影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较太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如图乙所示。

通过测量正午时表影长短的变化,推算出一回归年为 365.25天,按照季节变化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如图丙),用以指导生活和农业生产。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1)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用竖直;
(2) 郭守敬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有
(3) 一年中,学校的旗杆正『影最长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4) 地面上深 10cm,面秒为 1m2的水池装满水,在相同时间内,太阳光垂直照射水面使水升高的温度为△t , 与水平方向成60°照射水面使水升高的温度为△t , 则△t△t=(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
科普阅读题 普通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的散射光的散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与介质发生作用,部分光偏离原来的入射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物理学家瑞利发现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微粒,当微粒的直径远小于入射波的波长时,散射光线的强度与入射光线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愈短,散射愈强。将微粒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的光线在光线前进方向和反方向上的程度是相同的,而在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上程度最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当太阳光在大气中传播时,蓝紫光比红光散射更明显,人的视觉系统对蓝光比紫光更敏感。当雨过天晴或秋高气爽时,蓝色光被散射至弥漫天空,天空即呈现蔚蓝色;当日落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直射光中的蓝光大量被散射了,剩下的主要是红橙色光,所以日落时太阳附近呈现红色,而云也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呈现红色,但天空仍然是蓝色的。天空的颜色也随高度由蔚蓝色变为青色(约8公里)、暗青色(约11公里)、暗紫色(约13公里)、黑紫色(约21公里)。再往上,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分子的散射效应极其微弱,天空便为黑暗所湮没。

(1) 下列现象是由于发生瑞利散射而形成的是____ : A. 小孔成像 B. 平面镜成像 C. 蓝色天空 D. 海市蜃楼
(2) 一束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微粒发生瑞利散射,请用一些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从微粒(图中的“○”)发出的散射光的分布情况;(用线段长短表示散射光的强弱,箭头指向表示散射光的方向)

  

(3) 若可见光中各种色光的强度相等,在空气中波长为450nm紫光散射强度与波长为750nm红光散射强度之比约为
(4) 站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选填“蓝色”“黑色”“白色”或“红色”)的。
科普阅读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