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铸钱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实践量最大的铸造活动,其中蕴含了许多重大的技

术发明和技术创新。《天工开物》记载:把铜铸造成钱币,是为了便于民间贸易的流通和使用。冶炼时,先把铜放进熔铜坩埚中加热至液态,然后再加入锌,鼓风使他们熔合。铸钱时,铸工用鹰嘴钳把熔铜坩埚从炉子里提出来,另一个人用钳托着坩埚的底部,共同把坩埚内的液体注入模子中、冷却之后再打开框模。这时,只见密密麻麻的成百个铜钱就像累累的果实结在树枝上一样呈现出来。铜钱冷却后逐个摘下,最后进行磨锉加工。磨锉时,用竹条或木条穿上几百个铜钱一起锉,先锉铜钱的边缘,然后逐个锉平铜钱表面上不规整的地方。区别铜钱的成色高低,可以将钱投掷在石阶上,若发出像木头或石头落地的声响,表明成色低,质量好的铜钱,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 

(1) 铜钱的铸造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写出一种)。
(2) 铜在熔铜坩埚中加热至液态,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图是 

(3) 熔铜坩埚的熔点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铜的熔化温度。铸工所用鹰嘴钳外型如下图所示是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4) 对铜钱磨锉加工,铜钱的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 判断铜钱的成色是利用声音传递 
(6) 每一枚铜钱做工都非常精细,质量浮动不会超过2%。现有一堆铜钱,先称出一枚铜钱质量m1 , 接下来可以快速得到这堆铜钱的数量。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质量及其特性; 声与信息; 杠杆的分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科普阅读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