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材料一  在传统农业观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解决了粮食和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产业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大农业观应运而生。它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树立大农业观,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农业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材料二 H县秉持“大农业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精准谋划发展政策,着力发展戈壁节水生态农业。为攻破技术难关,该县依托当地科研院校人才技术优势,积极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给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经过长期努力,以戈壁设施农业、食用菌、绿色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戈壁节水生态农业迅速崛起。如今,当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生态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简要分析“大农业观”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2) 结合材料二,说明H县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3)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请你以“践行大农业观”为主题,围绕“青春铸就伟大梦想”,向广大青年学生发出倡议。要求:紧扣主题,简要撰写倡议内容;字数不超过70字。
【考点】
实现中国梦的要求;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梦想照进现实,现实辉映梦想。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就有前行的力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推动人类前行,促进社会发展。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了“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借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材料二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5000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2010年,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EXPO2010)在上海市举行。2020年,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梦”变为现实且更加充实,这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2) 孙中山先生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中国梦”为什么今天能够实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