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20世纪50年代末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指出的“当年”与“今岁”分别指的是什么运动?
(2) 材料二反映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改变?
(3) 材料三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 建国后党和国家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考点】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的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的五年间,农村生产关系又发生重大变革,经历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到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一种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在全国范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

材料一: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追求。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 依据材料一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状况。针对材料一的状况,结合材料二,概括我国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列举一项在交通方面的建设成就。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时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从1956年至1976年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同一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失误。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