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资料三,分析下面案件中小谢被骗的心理原因。

【资料三】

“诈骗心理学”大盘点:这么多人被骗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01自证心理控制

所谓自证控制,其实非常简单,一共只有四步:第一步,站上审判者的高点;第二步,强行给你贴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证据视而不见、予以否认或继续找茬,完全不用管是否符合逻辑,直到激怒你、拖垮你;第四步,继续引诱你自证清白,这时你已经上钩了,对方已实现了对你的控制。

02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1927年发表的《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拆屋效应”。

03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对沉没成本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也就是放弃之前的付出;二是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而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第二种,因为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都会厌恶沉没成本带来损失。

案件回顾

今年4月初,正在上学的小谢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警员”,对方告诉小谢,她的电话卡涉嫌洗钱,可能触犯刑法,已经被警方立案调查。

对方以帮助小谢洗清嫌疑为由,要对小谢的账户进行“资金优先清查”。随后,被诈骗人员洗脑的小谢开始四处筹款,先后向账户转入150多万元,然而,贪婪的犯罪分子告诉小谢,再提供200万元的“清查资金”就能证明清白了。

小谢只能回家向父母筹款。拿到钱后,小谢又按指示分多次将200万转入指定账户。

(来源:人民日报)

【考点】
材料探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表达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