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
(1) 下列与名著相关的知识及读书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B.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描写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同情。阅读《骆驼祥子》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C.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以走访行踪为线索,记述了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 D. 《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展现的都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明显“说书人”痕迹,语言俚俗而又生动。
(2) 阅读下面《西游记》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片段一】

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限限的吆喝,正难息怒……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片段二】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三藏闻言,默默沉虑道:“徒弟啊,我一自当年别圣君,奔波昼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夜静猿啼殊可叹,月明鸟噪不堪闻。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行者听毕,忍不住鼓掌大笑道:“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片段三】

行不数里,见一老者,远远的立在那山坡上高呼:“西进的长老,且暂住骅骝,紧兜玉勒。这山上有一伙妖魔;吃尽了阎浮世上人,不可前进!”三藏闻言,大惊失色。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睡在草哩哼哩。行者近前搀起道:“莫怕,莫怕!有我哩!”……长老合掌道:“徒弟,快赶上他,问他那里另有个路,我们转了去罢。”行者道:“转不得,此山径过有八百里,四周围不知更有多少路哩,怎么转得?”三藏闻言,止不住眼中流泪道:“徒弟,似此艰难,怎生拜佛!”行者道:“莫哭,莫哭!他这报信,必有几分虚话,只是要我们着意留心。你且下马来坐着。……八戒且在这里用心保守师父,沙僧好生看守行李、马匹。等老孙先上岭打听打听,看前后共有多少妖怪,拿住一个,问他个详细,教他写个执结,开个花名,把他老老小小,一一查明,吩咐他关了洞门,不许阻路,却请师父静静悄悄的过去,方显得老孙手段!”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细读以上三个片段中悟空与唐僧的对话,你发现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结合《西游记》整本书的内容探究悟空性格变化的原因。

【考点】
作家作品;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经典情节; 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西游记》; 《骆驼祥子》; 《红星照耀中国》; 《水浒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名著阅读

A.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B.“简,安静点,别这么挣扎,像个在绝望中撕碎自己羽毛的疯狂的野鸟似的。”

“我不是鸟;没有罗网捕捉我;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现在就要运用我的独立意志离开你。

我再做了一次努力就自由了,我笔直地站在他面前。

“你的意志将决定你的命运,”他说,“我把我的手、 我的心和我的一切财产的分享权都奉献给你。”

“你在演一出滑稽戏,我看了只会发笑。”

“我要你一辈子都在我的身边——做我的第二个自己和最好的人间伴侣。”

“对于那种命运,你已经做出了你的选择,那就得遵守。”

(1) A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 。昊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笔法。
(2) B.文段出自英国作家的小说《简·爱》,这里是女主人公简·爱与男主人公的对话。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