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某班开展了“当传统非遗遇到人工智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成果汇报的内容。

【启智小组呈现展板——初识“AI+非遗”】

在非遗保护领域,AI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赋能非遗的传播过程和传承过程,使古老的非遗“活起来”。比如,AI以新的技术手段改变、重构非遗项目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让非遗披上了科技的外衣。又如,AI通过介入非遗的传播过程,让更多的受众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接触非遗、体验非遗,从而可提高非遗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博学小组展示成果——AI赋能非遗】

穿越《听琴图》

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被开发成了虚拟现实体验作品。参观者能够“穿越”到画中,与宋徽宗一同聆听美妙的琴声。当参观者与宋徽宗身旁的书童四目相接时,还会看到他欠身施礼,款款向自己走来并跟随在身后。观众体验后还可以自动生成在画中的视频或者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美煞旁人”。焚香缕缕、松树亭亭,科技让这幅流传千年的画作更加生动。

【笃行小组分享思考——展望“AI+非遗”】

(1) 请你结合启智小组呈现的资料,简要概括博学小组的展示成果中,AI是如何赋能非遗传播过程,使其“活起来”的。
(2) 请对笃行小组分享的图片进行解说。
【考点】
图表信息; 材料探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学习活动二:探究筷子的起源及用法,完成问题

【筷子的由来】

高邮龙虬庄发现了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筷子原型,此后更多的考古发现表明筷子在古代首先是一种烹饪工具,且用途甚广。在战国晚期,筷子完成了从烹饪工具到进食工具的转换。

从汉代到唐代,勺子虽然仍然作为主要的餐具,但由于小麦由粒食改为粉食,筷子便成为食用面条、饺子等尤其是饭菜一体的面食的首选工具。隋唐时期由波斯传入的先进冶炼技术,使得很多金、银、铜等金属筷子被制作出来。炒这种烹饪方式的发明,更加拓宽了筷子的适用范围。由于唐代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广泛扩张,筷子影响到蒙古高原、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地区,“筷子文化圈”已经初具规模。

【用筷的方法】

第一步:将一根筷子,置于你的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延伸过虎口。

第二步:将一根筷子放置于你的食指与中指之间,拇指压紧。

第三步:以拇指为支点,中指与食指灵活运动来控制第二根筷子夹取食物。

(1) 下列关于筷子由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最早的筷子原型发现于高邮龙虬庄。 B. 在战国的晚期,筷子只是一种烹饪工具。 C. 从汉代到唐代,筷子成为了主要餐具。 D. “筷子文化圈”在唐代已经初具规模。
(2) 下面是筷子用法的四幅插图,哪一幅可作为第三步的插图?( ) A. B. C. D.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