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把“福”字贴在门上这种习俗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 “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再贴在大门上。 由此可知,春节期间贴“福”字的习俗,至少在南宋已盛行。
材料二: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所贴的“福”字必须郑重,从来都是正贴,寓意“正福临门”。
“福”字倒贴的地方,第一处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 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免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种做法是巧妙地利用“福至”来抵消“福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处是屋内的柜子。柜子上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会来到柜子里。
材料三:“桃符”,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符最初书写“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描绘图像,后来演变为书写吉祥语,之后又发展为写对偶的句子。
①大门上的“福”字可以倒贴,寓意“福到了”。
②倒贴“福”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桃符一开始就只能写吉祥语或对偶的句子。
④人们把“福”字贴在门上这一习俗,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