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摘编自车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等

材料二:西汉建立后,刘邦在原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燕、齐、是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国士人“从俗”而治。刘邦一方面“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针对“各殊习俗”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内容,简评这一措施。
(2)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汉朝的“风俗”政策与秦朝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其实施结果?
(3)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国家治理方面的启示。
【考点】
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历史上对秦始皇“坑儒”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察访查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弩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卫宏(东汉)《诏定古文尚书序》

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班固《汉书·地理志》

从历史逻辑来看,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儒生与秦所奉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并不兼容,秦帝国建立后,儒生集团与秦始皇龃龉不断,将“坑术士”理解为坑儒也更符合历史逻辑。

——白效咏《坑术士“新证”》

“史料互证”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交叉验证,以寻求历史事件的真相或更准确的解释。上述各则材料能否形成互证,证明“坑儒”的客观存在?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随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宋元时期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此外,中国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秦朝交通建设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指出两例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