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的延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材料二、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北京圆满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22年,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季残奥会。

(1)  根据材料一,概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体育外交的特点及成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是何事件?结合“乒乓外交”或北京奥运会,简要分析体育外交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考点】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某历史社团要举办“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主题活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振梁将一生奉献给了奥林匹克事业。他于1981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30年间,他曾任文化委员会主席、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以及大众体育委员会副主席,做出了很多成绩。何振梁坚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一直倡导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及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北京奥运会举办的若干年前,中国数亿学生学习了奥林匹克价值观。为北京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曾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飞遍五大洲,遍访拥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飞行总里程超过60万公里,可以绕行地球十多圈。

——摘编自托马斯·巴赫《何振梁:伟大的奥林匹克人》

材料二:凄苦走向辉煌

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派人参加。刘长春成为第一位也是当届唯一位中国奥运选手

②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共69名运动员参赛,除撑竿跳项目取得比赛资格外,其他选手都在预赛时淘汰。因经费有限,回国路费还是由华侨、留学生募捐勉强凑够的

③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射击选手许海峰获得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体操选手李宁夺得3金2银1铜,成为该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④2001年7月北京获得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

⑤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在短道速滑项目中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

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获得了110 米跨栏金牌

⑦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创4项世界纪录,夺得100枚奖牌,其中金牌51枚

⑧2015年7月北京获得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38 金32银18铜的优异成绩

材料三:“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达中国敞开大门、介绍自己的含义,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璀璨的过往和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表现出了大国担当,它立足未来,强调“人类的、共同的”,表现出人类在艰难时刻的温暖和勇气,和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共同情感。

——《北京冬奥会,一次圆梦之约》

材料四:党中央高度重视两次奥运会的举办,从国家层面统筹力量、协调推进筹办工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实的综合国力,为成功办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面对汶川地震和新冠疫情的风险和挑战,做好应急处理,打好主动仗,确保了赛事安全顺利举办;坚持成果人民共享,带动全民健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

——《光明网》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何振梁对奥林匹克事业做出的贡献。
(2) 仿照示例,另拟两个主题,将材料二的历史事件进行主题归类(每个主题至少选择两条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奥运由凄苦走向辉煌的原因。

主题

材料序号

主题

材料序号

主题

材料序号

艰难起步

①②

原因:

(3) 依据材料三,比较2008年和2022年北京办奥姿态的变化。
(4) 依据材料四,说说北京成功举办夏冬两届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经验。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凡遇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要节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都会发布口号。

时间(年)

新中国各个时期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来的体育口号

1949—1956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亲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外还有“为革命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等口号?

1957—1966

60年代初喊出了“敢笑珠峰不商,定叫红譲上版”的口号。

1967—1979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非前夕,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奏第二”的口号,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窗。

1980—1990

各种赛事中流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

1991—2000

国家提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

2001年至今

中国将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确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摘编自高慧妮等《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就体育运动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