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 ① )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 ② )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但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 ③ )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 ④ )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1) 下列句子中的“本来”和“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中的“本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他说。 B.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 C. 这件事本来就该这么办,又何必节外生枝。 D. 当周朴园意识到自己的名誉地位将受到威胁时,便露出了本来面目。
(2)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这句词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3) 画横线句引用了郑板桥的诗句,对后文语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
语句连贯;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多少日子以来,他向上,又向上;升高,降低一点,又升得更高。他爬的山太多了。山越来越高,山头和山头挤得越来越紧。路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模糊。

仿佛看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人,向前倾侧着身体,一步一步,在苍青赭赤之间的一条微微的白道上走。低头,又抬头。看看天,又看看路。路像一条长线,无穷无尽地向前面画过去。

云过来,他在影子里;云过去,他亮了。他的衣裙上沾了蒲公英的绒絮,他带它们到远方去。有时一开眼,一只鹰横掠过他的视野。山把所有的变化都留在身上,于是显得亘古不变。

他想:山呀,你们走得越来越快,我可是只能一个劲地这样走。及至走进那个村子,他向上一看,决定上山借宿一宵,明天该折回去了。这是一条线的尽头了,再往前没有路了。

(1) 下列句子中的“仿佛”和“他仿佛看到自己”中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 岁月不饶人,但似乎特别优待他,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仿佛。 C.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背后不易被察觉。 D. 那信恐怕没有被达夫保留,但写那信的心境直到现在都还能仿佛。
(2) 文中以第三人称“他”为主,而画波浪线的句子又交替使用了“你们”“我”,请简要分析人称转换的好处。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