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不该驱逐客卿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为客者逐

②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③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④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⑤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考点】
筛选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孟尚书书

(唐)韩愈

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①,则之墨②。”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 , 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 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选自《韩愈文-与孟尚书书》,有删节)

【注】①杨:杨朱派   ②墨:墨翟派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在方册          方册:书籍 B. 不为威惕          惕:恐惧 C. 礼乐崩而夷狄横    横:横暴 D. 以至于今泯泯也    泯泯:灭绝,消失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求福利也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 其亦有说                    其皆出于此乎 C. 孟子辞而辟之                蟹六跪而二螯 D. 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重为乡党所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不愧苍生,无所惧怕,不会因为担心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 B. 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 C. 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韩愈与杨雄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 D. 杨墨盛行,发展到后来,以致秦焚书坑儒,后虽汉代重兴儒道,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韩愈排斥佛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

②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 , 而拙于活己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方孝孺《深虑论》)

材料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 ,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

汉惩秦之孤立A于是B大建C庶孽而为D诸侯E以为同姓之亲F可以相继而无变G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使动用法,与《兼爱》“故亏父而自利”的“亏”用法相同。 B. 肆,恣纵,放肆,与《烛之武退秦师》“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不相同。 C. 区区,形容微不足道,与《答司马谏议书》“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意思相同。 D. “为者败之”中“之”与《陈涉世家》“怅恨久之”的“之”用法不相同。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孝孺和老子都同意做事需要未雨绸缪,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要图谋打算,要在祸乱产生前就要处理妥当。 B. 秦始皇灭六国后,认为周朝灭亡之因是诸侯强大,于是改行郡县制,但未能预见汉帝刘邦于陇亩之中崛起。 C. 材料一末段再次点题,并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进行论述,最后以反问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隽永深长。 D. 方孝孺认为要知天下之变,不是靠“智虑”“法术”能做到的,只要以德合“天心”,就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4) 将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

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 材料一作者认为导致历代帝王国家覆灭的根本原因是“深虑”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下列各项中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学》的作者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针对孔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人性本恶,认为后天环境可改善人的本性。 B. “非能水也”中的“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与“上食埃土”中的“上”用法不同。 C. “不积跬步”指不积累每一小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此处两个近义词连用,表达步伐之小。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与“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用法不同。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句简短精悍,表达直接明了。如“学不可以已”四个字就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没有过多的修饰,简洁有力地开启了全文的论述。 B. 本文通过对比“思”与“学”、“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强调学习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让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有更广阔的视野。 C. 本文从学习的意义、作用等多方面深入阐述,旨在劝勉人们重视学习,认识到学习是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 D. 最后一段中作者积极倡导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等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的学习和自我提升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选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干、越、夷、貉之A子B生C而同D声E长F而异G俗H教使之I然也。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