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成就】

材料一:……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1) 请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2) 【民族团结】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为左上角镶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红色旗帜,旗帜图案中的四颗小五角星围绕在一颗大五角星右侧呈半环形。红色的旗面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联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团结。

——《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5日

各族人民大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此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及措施。

(3) 【祖国统一】

材料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带领下,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保持了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的繁荣和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求稳定、求和谐、求发展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心声和主流民意。 ——摘自肖锋鸣 《重温“一国两制”》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并分析港澳回归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推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考点】
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香港和澳门回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溯古通今,“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在中华大地有根、有源、有生命力。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一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第二次演说》

【求同存异·休戚与共】邓小平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

-李英梅《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

-胡锦涛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

(1) 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的角度分析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理

由。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求同存异”原则创新应用的成功实践并分析其意义。
(3) 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在处理民族关

系方面有什么创新应用?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