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第一次被户籍区分为城乡两种居民身份,户籍身份权利的色彩更浓。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不断调整:一是放松“农转非”政策,二是探索实施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制度,三是建立身份证制度,四是逐渐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迁移流动,可以在外地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一部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少部分农村人口还在城镇落户。2002 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40%。

——摘编自万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其经济动因》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考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史观对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也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

(1) 你同意哪一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 请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
(3) 概括我国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的国内、国际背景,并从政治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报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由于宣传工作需要,于今日公开登报招聘编辑、记者。以往宣传工作干部的调配,都由组织安排;这次进行公开招聘,是打破老框框、广泛探求和选拔人才的一次尝试。具体要求如下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招聘编辑、记者启事

上海电视台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招聘有志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编辑和记者30名。

一、凡具有较高的政治、政策水平和写作能力,有新闻、文艺专业知识和特长,并有编辑、采访、写作的实际经验,年龄在40岁以下,属市区常住户口并在市区工作的在职人员和属市区常住户口的非在职人员均可应聘。

二、自11月27日起,至12月7日止,应聘人员须向上海市广播事业局招聘办公室寄

送自写的简明自传材料一份(限2000字,写明本人出生年月、学历、经历和专业特长等)。

三、经审核后,符合招聘要求的,发给报名通知单。在职人员报名时需持单位证明信。

报名后进行初试和复试。按择优原则,发出录取通知书。

——摘自1980年11月26日《解放日报》

(1) 据材料,概括这场招聘活动的特点。
(2) 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招聘活动的时代背景。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招聘活动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