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别离,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汩渊自沈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选自王逸《离骚经序》,有删改)

(1) 下列对上文及课文《屈原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B. 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醒悟并回到“正道”上来。 C. 课文《屈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 D. 课文《屈原列传》中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考点】
翻译; 概括分析;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辛未,以京兆尹元义方为鄜坊观察使。初,义方媚事吐突承璀,李吉甫欲自托于承璀,擢义方为京兆尹。李绛恶义方为人,故出之。义方入谢,因言“李绛私其同年许季同,除京兆少尹,出臣鄜坊,专作威福,欺罔聪明”。上曰:“朕谙李绛不如是。”义方惶愧而出。明日,上以诘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四海九州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且陛下不以臣愚,备位宰相,宰相职在量才授任,若其人果才,虽在兄弟子侄之中犹将用之,况同年乎!避嫌而弃才,是乃便身,非徇公也。”上曰:“善,朕知卿必不尔。”遂趣义方之官。

上尝问宰相:“贞元中政事不理,何乃至此?”李吉甫对曰:“德宗自任圣智,不信宰相而信他人是使奸臣得乘间弄威福政事不理职此故也。”上曰:“然此亦未必皆德宗之过。朕幼在德宗左右,见事有得失,当时宰相亦未有再三执奏者,皆怀禄偷安,今日岂得专归咎于德宗邪!卿辈宜用此为戒,事有非是,当力陈不已,勿畏朕谴怒而遽止也。

李吉甫尝言:“人臣不当强谏,使君悦臣安,不亦美乎!”李绛曰:“人臣当犯颜苦口,指陈得失,若陷君于恶,岂得为忠!”上曰:“绛言是也。”吉甫至中书,卧不视事,长吁而已。李绛或久不谏,上辄诘之曰:“岂朕不能容受邪,将无事可谏也?”

李吉甫又尝言于上曰:“赏罚,人主之二柄,不可偏废。陛下践祚以来,惠泽深矣,而威刑未振,中外懈惰,愿加严以振之。”上顾李绛曰:“何如?”对曰:“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乎!”上曰:“然。”后旬余,于頔入对,亦劝上峻刑。又数日,上谓宰相曰:“于頔大是奸臣,劝朕峻刑,卿知其意乎?”皆对曰:“不知也。”上曰:“此欲使朕失人心耳。”吉甫失色,退而抑首不言笑竟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此指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唐德宗李适的孙子,史称“中兴之主”。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信宰相而信A他人B是使奸臣得C乘D间弄威福E政事F不理G职H此故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侍奉,与《苏武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中的两个“事”意思相同。 B. 尔,如此、这样,与李白《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尔”意思不同。 C. 得失,偏义复词,偏在“失”,与《屈原列传》“同死生,轻去就”中“死生”用法相同。 D. “人主之二柄”与《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之”用法相同。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义方谄媚吐突承璀令人不齿,李绛鄙薄其为人,将其调任出京,唐宪宗对此予以支持,并催促元义方快速赴任。 B. 李吉甫将前朝政事之失归咎于德宗,宪宗不以为然,认为当时宰相难辞其咎,他们苟且偷安,没有坚持进谏止过。 C. 同为宰相,李绛和李吉甫做事风格不同:李吉甫迎上意求安宁,徇情用人;而李绛敢于直谏做忠臣,用人不避嫌。 D. 唐宪宗非常倚重李绛,若其久不进谏,则会出言追问;而对于李吉甫的不作为,只是无奈叹气,并没有追究责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绛私其同年许季同,除京兆少尹,出臣鄜坊,专作威福,欺罔聪明。

②卿辈宜用此为戒,事有非是,当力陈不已,勿畏朕谴怒而遽止也。

(5) 请简析选文中李吉甫“抑首不言笑竟日”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