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乐阅读。

飞脚踢洋人

①1914年春天,风华正茂的刘伯承怀着拯救祖国、寻求革命道路的强烈愿望,从四川来到上海。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卖国求荣,讨好列强,致使____的洋人充斥上海街头,肆意____,欺压侮辱中国人民。对此,刘伯承     , 总想寻机会教训教训这帮家伙,为中国人出口气。

②一天,刘伯承在乘有轨电车时,发现一个长得像头肥猪似的外国阔佬,上车时又在中国人面前逞起威风。这家伙舞着手杖,边往前挤边朝他前面的中国人身上乱打,嘴里还____地乱骂。

③刘伯承立时____,故意靠在车门旁,怒目盯着正在明目张胆侮辱同胞的可恶洋人。当这家伙赶开众人,正要抬脚往车上跨时,刘伯承运足了力气,突然飞脚踢了过去。洋人____,“哎哟”一声惨叫,便____地仰面躺倒在地,哼哼呀呀地乱喊乱叫起来。见此情景,车上车下的中国人齐声叫好,对这位勇敢青年痛快淋漓的举动,报以热烈的喝彩声;同时,也都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④果然,一伙儿警察快跑了过来。他们先把车门堵住,继之闯进车厢,挨个儿搜查起教训洋人的年轻中国人来。然而,他们哪里料到,此时的刘伯承早已机警穿过车厢,从另一个车门下了车,____地走得无影无踪了。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不干不净    ②横行霸道    ③怒不可遏    ④猝不及防

⑤狼狈不堪    ⑥不可一世    ⑦深恶痛绝    ⑧安然无恙

(2) 画横线句子中的“此”是指。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的作用。
(3) “一个长得像头肥猪似的外国阔佬”是对外国佬的描写,作者将他比作“”,表达了作者之情。
(4) “怒目盯着”“”“”等动作描写再现了刘伯承踢洋人泄愤的情景,由此我体会到了他的品质。
(5) 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文开头交代中国当时被外国欺压的社会背景,以及刘伯承寻求机会教训洋人,是为下文写刘伯承飞踢洋人作铺垫 B. 中国人齐声叫好,是因为刘伯承教训了欺压中国人的洋人,替他们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情,也替他们出了一口恶气 C. 第④自然段的“果然”与上文的“也都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相呼应,同时也照应第①自然段中的袁世凯讨好列强 D. 第③自然段中的“见此情景”是指刘伯承看到洋人用手杖打骂中国人的情景
(6) 刘伯承是如何逃脱的?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考点】
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现代文阅读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魏巍

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岗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又在山里搭了个窝棚,但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 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他 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地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地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啊!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 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 吧!'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地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地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 下面几个间句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 ) A. 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 B.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C.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
(2) 他长着一副的脸膛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
(3) 我就开门,了过 去。啊!满屋子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得像刀割一般。
(4) 下面对文章开头“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下面写马玉祥的感人事迹,就是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C. 这句话和结尾一段有前后照应的关系,突出了志愿军战土的崇高精神。
(5) 马玉祥为什么要求调到步兵连?作者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