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战争的冲击,人们对战争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

材料一 1890年和1914年部分欧洲国家海陆军人数。

材料二 20世纪初,欧洲统治者普遍奉现实主义战争观为经典,认为战争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

——摘编自梁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

材料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理想主义战争观兴起并风行一时,即强调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甚至在法西斯上台后,各国的和平主义者仍天真固执地信守着废弃战争的承诺。但盲目的让步没有换来和平,1939年,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灭。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材料四 二战后,正义战争观异军突起,即把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强调“开战正义”和“交战正义”两项原则。“开战正义”指当一个独立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受到侵略时,受害国的自卫战争以及受害国和国际社会成员国进行的反抗侵略的战争都是正当的。“交战正义”适用于战争开始后,指战争仅发生于军人之间,平民不能受到侵害。

——摘编自迈克尔·沃尔泽《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三,列举相关史实,说明理想主义战争观受到的冲击。
(3)  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海明威《在我们的年代里》

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
(3) 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4)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伊拉克到俄乌冲突,再到巴以冲突⋯⋯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战争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战争期间各国都重视舆论宣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的舆论宣传画(部分)

1914年8月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文化”的胜利》

一战时期德国发行的明信片

1917年美军创作的征兵海报《入伍:消灭这个疯狂的畜生》

描绘了被德国军队洗劫后的佛兰芒村庄,背景由弥漫着浓烟的废墟构成,前景是一个死去的家庭,妻子的手臂环抱着孩子。

图片中的文字为:每开一枪就消灭一个俄国人!每刺一刀就消灭一个法国人!给英国佬来上一脚,给小日本一记耳光!

描绘了一个头戴“军国主义”的钉盔、手持印有“德国文化”字样长棍的灵长类动物,在美国上岸后掳走一个少女的场景。

材料二   欧洲大陆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长期片面的民族优越性宣扬和爱国主义教育。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教育儿童们要以他们的历史传统为荣,要尊重被认为是独特的国家美德。这种民族显耀和民族独尊的教育极易导致偏激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信念,并使青年人不是畏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向往战争。第二,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第三,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

——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一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1) 根据上述材料,请以“舆论宣传与战争”为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释。
(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争中的漫画宣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夫妇被谋杀。这犹如把火柴扔进了蓄积着猜疑和仇恨的火药桶一般。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德国企图从英、法手中夺取殖民地,从俄国手中夺取乌克兰、波兰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并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奥匈帝国企图吞并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建立霸权,削弱沙俄。俄国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夺取加里西亚,建立“大斯拉夫帝国”。英国企图击溃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德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以及土耳其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法国企图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推翻德国的欧陆霸权,夺取德国盛产煤铁的萨尔区。意大利要瓜分北非沿岸的突尼斯、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占领的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建立霸权。日本则想夺取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奴役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

材料三:战争期间,刚刚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不少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战争一结束,两名英国飞行员就首次驾机横越大西洋,1920年荷兰还开设了连接伦敦的定期航班。汽车的耐力和机动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大战刚爆发时,欧美发达国家的街道和公路上还是马车占据支配地位,到战争后期,已逐渐让位给汽车。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研制化学合成产品,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三均出自《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王斯德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国家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战争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