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纸是以我国为中心……逐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首先东传朝鲜、日本,其后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带到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大陆。荷兰人又将造纸术传入美国,再传入加拿大,之后,澳大利亚有了造纸业。到 19 世纪初,造纸术已遍及世界。各国劳动人民不断对纸进行改进,纸的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技术的传播、交流和发展。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关于造纸术的读书摘要:请你判断哪一则摘要是错误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题32-1图为其记载的乘法口诀(局部)。
古代《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曾提及“九九”运算,但一直找不到实物来佐证。
材料二西周到东汉竹简为我们华夏文明最主要的文字载体,上承甲骨下承纸张,继往开来。成为我们文明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特点是:来源广泛,保存长久,但也笨拙,不易搬运,阅读麻烦。但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圈子解放出来,向更宽广的社会前进。竹简对华夏文明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不仅阅读习惯或书写习惯,甚至也影响到了我们语言和思考方式。
——据刘尽《中国文书史稿》等整理
1986年,甘肃天水市郊放马滩的古代墓葬中出土了一幅纸质地图。该地图纸质薄而软,纸面光滑平整,上面有用细黑线条绘制的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幅纸质地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据考证,其绘制时间约在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42年之间。
材料:美国作家汉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将世界100位名人按照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民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序,蔡伦排在第七位。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第七位的理由。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 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在造福人民。这项水利工程是什么?
根据图二回答,哪一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图三中的人物改进了造纸工艺,他是谁?
图四 图五
图四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这部农书的名字。
书法在东汉以后逐渐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图五是东晋时期某位书法家的代表作,他被誉为“书圣”,他是谁?
材料一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人物
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
文字等精神文明
炎帝
生产工具、耕种、陶器、纺织、煮盐
天文、历法、琴瑟
黄帝及其部下
宫室、衣裳、水井、船只、弓箭
文字、算盘、音律
材料二 各个古老的文明都有与其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但它容易发脆断裂,用它书写的作品很难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产量有限,不能广泛地使用。巴比伦人把文字刻在泥板上,但泥板笨重,不宜记录大量知识。在纸出现之前的中国,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人称“蔡侯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一:秦始皇批奏折,每天“以衡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 简很沉,要论斤称,按当时的单位讲,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折,一石重的 奏折大约是现在的30千克。
材料一中的情形后来得以改变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历史事件有什 么意义?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材料二中的这位史学泰斗的代表作是什么?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你得到 了怎样的感悟?
材料三:华佗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 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 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华佗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 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列举华佗在治病方面的成就,并写出他编排的健身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