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权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掠,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东方杂志》(1913年)

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不仅是润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摘编自《鲁迅评传》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潮流万派,毕趋共和”的原因。
(2) 提取材料二的信息,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考点】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内部所滋生的暴政、压迫、腐败、封闭、保守等弊病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同时,产生于中国社会内部的新经济因素也试图为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一些思变图强的上层人物继承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并先后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和立宪运动,经历了从学“西器”到学“西法”的发展过程,并较广泛地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思想和观念。这种温和的、有限的改革之路为社会的质变做了量的积累,同时也使寻求救国良策的仁人志士从中吸取教训。但这种在腐朽的封建社会肌体上修洞补疮的方式,无法真正实现救亡图存的理想。

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

中国传统一向以“长裾雅步”为美,至辛亥时期,新派人物无不以西服为求新的标志, 一代青年纷纷仿效。妇女服装受洋装影响,“竞尚紧小,伶俐可喜”,并为各地所接受。人人皆可随心所欲地穿着打扮,再没有等级界限和服制规定。当时的“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审美上、习俗上的变迁。这些变化和当时妇女运动的兴起(包括“兴女学”)以及妇女不断走向社会关系密切。服饰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妇女走向解放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反映了妇女地位的变化。

——摘编自徐波、沈卫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1)  根据材料一,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进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