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其中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此外,《博物志》还记载了许多丝绸之路之事,后人审视丝绸之路提供了民间视角。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使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
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王国问题,西汉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汉武帝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锈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谩),侵盗亡己。”和亲政策不能彻底解决匈奴对西汉边境的侵扰,汉武帝随即采取对匈征讨的政策。公元前138年,张骞受武帝派遣出使月氏,汉武帝意图联合月氏共同围困匈奴,以斩断匈奴“右臂”。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拉开了汉匈之间长达数十年战争的序幕,标志着西汉全面展开对匈奴征讨的战争。在动摇匈奴“北蛮”大国地位的同时,汉廷在河南设朔方、五原郡,并“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地,新秦中以实之”。公元前121年,当匈奴浑邪王率其部众降汉时,汉武帝“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由朝廷遣官管理。

——摘编自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四方,又信奉神鬼之说,“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这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秦朝因此灭亡,而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能“遵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能“受忠直之言”,厌恶被人欺瞒蒙蔽,始终“好贤”,赏罚分明,到晚年汉武帝又能改正以往的过失,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的原因。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征讨政策的背景及具体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历史人物研究的二种基本方法。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