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建国伊始(洪武元年正月)颁行的《大明令》,对于庶民房舍的等级规定:“庶民所居堂舍,不过三间五架,不用斗拱、彩色雕饰”。【《大明令·礼令》】
明末,江南的富商“一命未沾,辄大为营建。” “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园囿僭拟公侯。”【顾起元《客座赘语》】
住宅内的装饰和家具的质材日益讲究,皇室、官民四处伐采。山西祁县“正德以前,树木丛茂,民寡薪采,……嘉靖初,邑民竞为居室,南山之木,采无虚岁。……天若暴雨,……延涨冲决,流无定所。”【光绪《山西通志》】
——摘编自姜文川《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住宅僭越为例分析》
材料三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