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答问题
(1) 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
(2) 《党费》一文中,“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哪些好处?
(3) 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4) 《党费》小说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结合课文分析本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6) 课文部分成功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考点】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欣赏文本的形象;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孙犁的创作与这两个题材____。但除极少作品外,大都被排斥在文学史论述的“主流”之外。虽然茅盾站出来说表现战争和土地问题这类____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笔调,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确,文学本无题材大小之分,且都有各自的出发和抵达,但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然而,时间是个裁判者,当年有些“主流”作品逐渐被读者淡忘,而与文学主流话语疏离,拥抱生活,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而获得文学价值的孙犁的作品,留下了人间真气,留下荷花淀派的趣味风神,留下了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____,而经久弥香,风情益增。

孙犁一生漠于人世,拒绝参加无聊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信条,闭门谢客,苦读诗书,伏案创作,安放自己那颗纯净、高远之心。他一生虽____,远离尘世,但他的葬礼,却声动津门,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中国文化塑造的中国文人的优美人格和他的文化风神。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通感    夸张 B. 借代    引用    反语 C. 比喻    引用    排比 D. 双关    借代    反语
(2)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息息相关    庄严    写真    离群索居 B. 休戚相关    严正    写真    离群索居 C. 休戚相关    庄严    写照    茕茕孑立 D. 息息相关    严正    写照    茕茕孑立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的作品,竟然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B.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C.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D.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葡萄“着色”。

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分分、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1) 写果农要给葡萄喷波尔多液,作家反复用了三个“我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曹禺《雷雨》) B.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鲁迅《阿Q正传》) C. 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王愿坚《党费》) D. 哦,我忘了进来干什么了。海尔茂,给我一支雪茄烟——要那种黑的哈瓦那。(易卜生《玩偶之家》)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费

王愿坚

①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并且利用个别动摇分子破坏我们,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②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什么都买!咱不要,咱不要!”

③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地倚在她妈的身上,大概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不肯听妈妈的哄劝,还是一个劲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又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④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

⑤她看我来了,又提到孩子吃菜的事,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这刚刚凑齐,等着你来哪!”

⑥我想起来了,第一次接头时碰到她们在摘青菜,就是这咸菜啊!

⑦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⑧我看看孩子,孩子不哭了,可是还围着个空坛子转。我随手抓起一把豆角递到孩子手里,说:“千难万难也不差这一点点,我宁愿十天不吃啥,也不能让孩子受苦!……”

⑨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

⑩拉开门一看,原来就是第一次来时见到的摘菜的一个妇女。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⑪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⑫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想法隐蔽起来!”

⑬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⑭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既然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搞起来!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就是刚才来的那个女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⑮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⑯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1.王愿坚《党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白匪的破坏活动,使当地党组织遭受了损失,揭斗争环境的险恶,由此展开了故事的叙述。 B. 灯影里,主人公忙着整理腌好的各种各色的蔬菜,可见,为了给山上的同志解决缺盐的困难,黄新等人倾其所有。 C. 黄新看到女儿偷吃的一根腌豆角,很生气地“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她宁可委屈孩子也要把咸菜作党费上交党。 D. 文章正是在“我”叙述的故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一步步揭示出黄新这名女共产党员内在精神的崇高与壮美。
(2) 对文中⑭⑮⑯三个文段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⑭段的首句,通过环境描写,描述了当时白匪来抓人时嘈杂混乱的情况,渲染了紧张气氛,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B. ⑭段中画线部分,黄新盖菜筐子,抱、亲、放孩子,转身说,这些动作描写,真实表现了她面对危险时的忙乱。 C. ⑯段的画线句,用“连忙”“慢条斯理”词语来修饰动作,在快慢动作转换中表现黄新的冷静淡定、从容不迫。 D. 三段中描写黄新身处险境时的表现,作者抓住神情、语气、心情等前后的“变”,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3) 原小说结尾写到:“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请简述这样结尾的作用。
(4)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个关键词:选择。请加入小组,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