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①____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②____,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③____到形同陌路,也正像茅盾所言,“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阿Q正传》生动地描绘了旧式农民的两重性格及国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更是写出了女性在“夫权”“族权”的桎梏下对自我灵魂无所依归的恐惧。《孔乙己》和《孤独者》写出了旧式文人、新知识分子的无路可走与精神沉沦。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最大的挑战、最大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实践,④____、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有一处标点有误,请找出来修改,并简要分析。
【考点】
标点符号的使用; 成语的使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文段二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

……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节选自夏衍《包身工》)

(1) 依据文段一,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郑重介绍学生刘和珍时忽然“觉得有些踌躇了”,因为刘和珍是令作者肃然起敬的“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既为之骄傲又颇有些惭愧。 B. 作者亲眼目睹了刘和珍与同伴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英勇行为,被她们的勇毅深深折服,屡次感叹这几位女子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C. 作者认为刘和珍等四十多位青年英勇牺牲,不仅让“苟活者”对未来产生了一丝希望,而且能够激励“真的猛士”更加坚定地去为国家争取光明的未来。 D. 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包含着作者太多无法全部用文字表达的情感和思绪,其中既含有对刘和珍之死的深深哀痛,也包含着惋惜、愤怒等多种感情。
(2) 依据文段二,下列对文中数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福临路的东洋厂从一家纱厂发展为六个纱厂、五个布厂,说明中国纺织业很发达。 B.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体现了包身工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 C. 芦柴棒干满三年仅得二十元,而她两年来二百三十元的工钱全被带工老板剥削了。 D. 数字彰显了资本疯狂的扩张,带工老板残酷的压榨,数字里浸透了包身工的血泪。
(3) 文段二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文学类文本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