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个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考点】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问答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6年春在太原[注]

宋之的

春被关在城外了。

只有时候,从野外吹来的风,使你嗅到一点春的气息。很细致,很新鲜,很温暖,并很有生气。在这种感觉里,你可以想到,河许已解冻了,草已经发芽了,桃花也在吐蕊了吧!

但我却出不了城。

一整天,我所看见的,是灰色的墙,灰色的土,和穿着灰色衣裳在街头守望的兵。我气闷而且窒息。连行动也被强度的限制着了。出城,要通行证;到街上去,要好人证。并且七点钟已经开始戒严了。为了免掉那些灰色同志对你取攻击式,端起枪来,并且对准你的脑袋,我只好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而我的屋子,又恰巧临着街。一整夜,我全听见扳枪栓和喊“口令”的声音,这在深夜里,特别加重了恐怖的氛围。

同事间已经有人配着“好人证”来上课了。

“好人证”分五类,象花生鸭梨瓜子那样的把人也鉴别了货色。譬如我。因为没铺保,虽说有职业,有乡友保,也只得一个三等货,椭圆形,勉强允许居留。至于我的厨子,却是地道的一等货,把正方形的牌子悬在胸前,对我也骄傲起来了。

我和我的厨子,竟差了两等。比起他来,我是次一等又次一等的好人——我气闷……

他在厨房里又唱起来了。

“桃花江里是美人窝,美人窝里没有我!”

象说话似的,——这一等好人!

我听见他唱这歌,已经不止一次了。但这次,却异样的刺耳。在那声音里,我辨别出一种对我示威的意味。我应该更正他这坏习惯,一定要。

“新闻剪集”。

(“本报特讯”:昨日下午,有一小贩,行经南门大街,形色张皇,经巡行之警士检查,于帽沿内得铜元一小枚,察系匪探标记,方送军法会审处严惩云。)

这几天,检查行人似乎特别严了,那检查方法不免使我们时刻耽着心。帽子里夹着纸,或是口袋里放一个铜元的,全是匪的标记。这结果,是使人无论什么也要留点神。

我的厨子在他那好人证上,又有了新的花样了。把四方形的好人证镶了边,且蒙了一层绿色玻璃纸悬在胸前,就更显得与众不同。因之,在把饭端给我的时候。就特别在我面前停留了一小会,那意思,我很知道的。

“新闻剪集”。

(“本报特讯”:汾阳来客谈,汾阳西郊XX村,有娶亲者,当花桥进门时,迎亲亲友,均拥集呼唱。并大放爆竹,恰有一飞往前方之飞机由此经过,居高临下,窥望不真,认为有匪来扰。乃掷炸弹数枚,结果伤亡数十四,状甚凄凉云。)

我的厨子突然跑来告诉我——他知道很多事。很多很多的事。

——今天又要杀人了。一共九个,其中四个是女学生。

不一会,他就跑得无影无踪了。那时间,正是下午一点钟,我想他大概是凭了他那一等好人的资格,到街道上去探望去了吧!我奇怪着这风俗,同时想起了旧小说里一些劫杀场的描写。

正是那样的描写,现在又复活在太原市上。

一说杀人,很多老太婆,小孩子,年轻的媳妇,以及有闲的男人,便从早晨起,守在街头了。人很多,有的且特别穿了新衣服,打扮得花团锦簇,象参与盛会那样的,等待着囚车。除了这些特定的守候人以外,囚车后面,随了军号的嘀嗒声,还拥挤着很多人。

英雄们劫夺杀场能够改装为变戏法的,卖艺的等等,停留在人丛中,据此看来,倒有些逼真了。

这杀人展览的风气,是颇使人感到一种狰狞的恐怖味道的。

和这“杀人展览”相对照的,还有一种奖励告发的条例,也是很容易激动存心厚道的人的悲愤的。凡告发者,立赏法币一百元。一百元且是法币,自可诱导许多人来上钩。但约来约去却发现了如下的一则新闻:

(“本报特讯”:山大被传学生XXX等七人。已于昨日讯明释放。缘山大有校役刘X者,惑于赏洋之厚。遂诬栽该生等有XX嫌疑。因以被传,经军法会审处严厉审讯之下,知刘X告发之情形,全属子虚,该生等已于昨日出狱云。)

接着这新闻,是要临时公布的死刑十二条之外,又添了一条:“告发人倘有诬栽等情事者,立即枪毙。”

但我想这已经迟了。在许多杀人的展览会下,就难免没有个把冤枉吧!至少,那七个学生的被毒打,是很使我们毛骨悚然了!

但今天,我的厨子却空跑了一趟,那几个女学生要被杀头等等,原来全是谣言。他仿佛是十分气愤的又在厨房里自言自语了。

“新闻剪集”。

(“本报特讯”:昨日距城三十里之西山土窑内,发生一大惨剧。缘近日流言所播,草木皆兵,西山居民,恐遭匪扰,均避于一土窑内,该窑年久失修,忽然坍毁,当场压死百姓七八,伤十一人,厥状极惨。)

“流言所播, 草木皆兵”,这实在是太原市上最真实的写照,报纸上既天天在吹散着触人心魄的新闻,人嘴里又传说着一些怪奇,但多半是恐怖的消息。在这样的时候,也难怪正太车站上有人满之患,有钱的人纷纷离省了。不过倘把这般消息,和娶亲被炸那一段对照起来,就难免要使人发生一种猜想。土窑既可避难,想来也就有些坚实,断不会和那间就要突然坍毁,其所以突然坍毁的原因,也说不定又是“窥望不真”之所赐了。

可是城里这几天的恐怖空气,却也真使人嗅到死味了。谣言象火一样燃烧着,人们全彼此警戒着躲起来了。昨夜六点钟就戒了严。不仅是路上断绝了行人,并且有大批警车出动,据说是飞机场那儿出了事,有十几个带手枪的探子被擒获了。

这消息使得全城都颤栗着,连太阳似乎也变了颜色了。

幸亏这样,我的厨子算是一天没出门,只寂寞的在厨房里唱他那“美人窑里没有我”,不然,他也许又顺脚去海子边,炫耀他那一等好人证去了。

六、

今天到学校里去,才听说那在飞机场被擒获的十几个人,原来却是到陕西去的教育考察团团员,这才大家全放了心。

但我的厨子,却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出走了。吃早饭,没回来,晚上下了课,还没有回来。

我带着极大的诅咒和憎嫌,下了最后的决心,心里想:“还是让他滚蛋吧,带着他的一等好人证!

七、

非常的意外,意外得使我惊愕了。

那厨子,到今天早晨我才知道,被抓到公安局去了。并且还——罚了五块钱。

为了说明这事,我特别剪下一段报,贴在下面:

绥署昨日公布:配带好人证,一:不准污毁,二:不准罩以任何布面或纸面,三:不得遗失,四:不得私授匪类。倘犯一二两款,处百元以下罚金。犯三四两款,处五百元以上罚金或死刑……。

我的厨子就是在这条例下被捉进去,回来的时候。好人证已没有玻璃纸,并且背又佝偻起来了。

——我是多么的怀念春啊!

(有删改)

[注]本篇报告文学发表于1936年9月5日《中流》创刊号。作者叙写了1936年春天在太原的见闻。其时太原在阎锡山统治下开始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施行残酷的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城。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 B. 本文同《包身工》一样,克服了过去报告文学只偏重报告事实而不注意艺术加工的缺点,标志着我国年轻的报告文学的显著进步。 C. 本文真实描绘了在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这座“死城”的社会面貌,是一篇针砭时弊、抨击劣政、独树一帜的佳作。 D. “好人证”分为五等,“我”竟然比家里的厨子要低两等,这让“我”极其不满,这引发了“我”对他的“诅咒”和“憎嫌”。
(2) 报告文学要写好典型人物,下列关于“厨子”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厨子虽然身份低微,却有着第一等的“好人证”,这使得他在“我”面前也骄傲起来了。 B. 厨子在“好人证”上做“花样”,以显示自己的得意,却因此被捉而罚钱,他终于弯腰,学会了谦逊。 C. 厨子和“我”所见围观“杀人展览”的人一样,热衷于看热闹,和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高度-致。 D. 女学生要被杀头等传闻全是谣言,害得厨子空跑一趟, 令他“十分气愤”,这体现了他的冷漠和愚昧。
(3) 试分析作品首句“春被关在城外了”的内涵。
(4) 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请简要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的这个特点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学校,总有学生抱怨该记的东西记不住,好不容易记住了,又很快忘记了。我们先看看记忆是什么,记忆就是我们过去经历或学习过的经验,被人的大脑所保存,一旦在生活或工作学习中需要这种经历或经验时,就能及时呈现出来。譬如:见糖知甜、见盐知咸等。人要记住东西需要几个过程,即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特殊环节遗忘。识记是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是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段时间;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回忆是指已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然重新回想起来;遗忘是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原先识记过的内容。

(   )。据科学家证实,人的记忆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仅挖掘了10%,还有更多地记忆发挥空间。可为什么人们总抱怨记不住东西呢?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记忆的牢固度问题,这就涉及到心理学上常说的遗忘的规律,即“先快后慢”。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文中“先快后慢”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像他这种“聪明人”,社会上还是越少越好。 B. 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所学习和称颂。 C.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B.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贮存、编码和提取的过程。 C. 对于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D. 对于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贮存、编码和提取的过程。
语言文字运用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