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都标有“2.5V  0.3A”字样。针对上述现象,探究下列问题:的玻璃外壳破碎后,其灯丝电阻发生什么变化?玻璃外壳起什么作用?

题21图

(1) 玻璃外壳破碎前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V和0.20A,玻璃外壳破碎后,两端的电压变为0.40V,通过的电流变为如图乙所示,则电流为A.初步分析可知:玻璃破碎后,灯丝电阻(选填“变大”或“变小”)。
(2) 为进一步探究玻璃外壳破碎后电阻变化特点,对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发现,的电阻(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外壳破碎后的电阻。

灯泡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电流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电压

0.78

1.00

1.20

1.50

1.80

2.10

电压

0.20

0.23

0.30

0.41

0.52

0.80

(3) 实验中,对着吹气,发现两端电压突然变小、电流突然变大,说明吹气加快灯丝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其散热速度,从而使灯丝电阻变。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有关,玻璃外壳可能起到的作用。
(4) 细心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灯丝呈螺旋状,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考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电路的动态分析;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科普阅读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内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所产生的电荷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但使物质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或在物体再现产生电压的现象。光电效应广泛存在于光敏电阻、太阳能电池等上。

某光敏电阻因光电效应使其阻值R与所受光照的强弱E(即物理学上的物理量“光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之间的关系如表格数据所示。小明利用它设计了一个简易烟雾报警控制器,工作电路如题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强度恒定不变,当烟雾浓度增大时,光敏电阻R上的光照强度减小:当光强降为7.5cd时,R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4V,此时,报警控制器所控制的报警器(图中没有画出)报警。已知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

光强/cd

5

7.5

10

12.5

15

20

30

R的阻值/Ω

60

40

30

24

20

15

10

(1)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带(选项“正”或“负”)电的粒子,太阳能电池是依据(选填“内”或“外”)光电效应工作的;

(2)S闭合后,当有烟雾这挡射向R的激光时,电压表V的示数将变:电路中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

(3)当R两端的电压为2V时,光照强度为cd为了更保险,为了使光强为10cd时即触发报警器。则应更换R0Ω;

(4)烟雾增大到一定程度使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到某区域时触发报警系统,以下做法能使控制器在烟雾较淡时就触发报警的是

A电压表改成大量程  B.增大激光强度  C.L.减小R0阻值  D.减小电源电压

科普阅读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