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时间
概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甲午战争以后
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全面抗战期间(1937—1945年)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国民党统治后期(1945—1949年)
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工业(部分)
名称
所在地
创办者
经营
地位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李鸿章
造炮之钢料、钢弹及造枪所须之钢管必须购自外洋
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福州船政局
福州
左宗棠
产枪炮、飞机、鱼雷等作战武器;需聘请洋人技师
近代中国(也是远东)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和基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颜丰。除纱厂外,他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企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等机构。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15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商业和金融业,如今在国家需要的危机时刻依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无论是疫情下的逆行者、洪水肆虐下救灾的生命线,还是畅通全球供应链的海运和中欧班列,百年招商,实业报国。
——摘编自2022年第二届“中国品牌强国盛典”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庾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粉国内外运销数量单位:万担
年份
进口
出口
1913
259.68
11.95
1917
67.88
79.80
1915
17.74
19.66
1919
27.13
269.43
材料三
材料一
如图:(邮票文字:中华民国邮政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年1872—1947)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in,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裨。”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一:清政府制定洋务运动的方案,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从1865年至1884年间,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创设,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同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30余个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建立,然而员工经费支出高,官员贪墨成风,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等问题层出,随着开销增大,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
﹣﹣摘编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等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