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确立减租减息三条基本原则:一、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二、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要求抗日的,一部分开明士绅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更不是打击赞成民主改革的开明士绅。故于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三、承认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是现时代较进步的。因此,目前不是削弱而是鼓励。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材料三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当时在哪里实行?
(2)  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针对材料二的情况,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哪一文件?
(3)  根据材料三可知,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考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州是人民解放军发起 ① 战役后,在浙江解放的第一座中心城市。但湖州解放的具体日期存在争议,出现了 ② 年4月27日和4月28日两种说法。 某校同学围绕这一问题采用史料考证法展开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资料。

变题:(2023·湖北鄂州中考改编)

材料一:1947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改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材料二: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抗战胜利以后流行于国统区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 对于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同学认为材料一更有价值,有同学认为材料二更有价值。你认为这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更有价值呢? 试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