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形成两组学习成果。请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情境中看历史)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

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他们觉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

(第二小组——数轴上学历史)“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1)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第一小组同学所说的一场场“救治行动”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①自我疗伤:

②温药慢治:

③猛药重治:

④思想疗法:

(2) “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3) 第二组同学所说的C段“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4) 综合两个小组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考点】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

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 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四,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请例举一位该派别的代表人物。
(2) 分析材料一,说出该派别认为中国主要在哪方面落后于西方,为求“自强”,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
(3) 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说说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说出此次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