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轮虫是幼鱼苗主要的饵料,研究人员利用轮虫和鱼类用滤网隔开并与微藻共存的生态方法培养轮虫,研究其种群密度,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本实验主要从(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的角度研究轮虫的种群数量变化,该因素通过直接影响轮虫种群的等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 图中1组和2组结果显示前6天轮虫种群近似呈形增长,其中泥鳅组的环境容纳量接近。食物和空间是后期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与密度相关,因此称为
(3)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生态培养可以提高种群密度,并且使密度超过100个/mL的时间占7d以上,远超对照组,说明生态培养可以
【考点】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 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 龄)、幼(0-1龄) 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预测此后一段时间,地区藏羚羊种群数自将增加。
(2) 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如果在d 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 原因是
(3) 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 

②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与乙图中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类似。

③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

④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