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决策者对苏联力量的增强颇感担忧,将其视为战后最主要的威胁。美国内部有人主张使用核武器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并且强调突然袭击的重要性。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军方高层表示,美国一直遵循着除非遭受进攻,否则决不先发制人的传统,但在今后必须改变。参谋长联席会议宣称,原子弹以及其他一些新式武器的出现使得突然袭击比以往价值更大。核武器的巨大毁灭力使其从一开始就成为美国对苏战略的核心要素。基于战争时期美国对德、日“战略轰炸”的经验,美国军方普遍认为,原子弹可以有效抵消苏联的人力优势,从而成功摧毁其城市与工业目标。美国深知,采取这一冒险行动无疑要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且结局难以预料。鉴于此,美国政府制定的对苏核打击计划终成纸上谈兵。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对苏联的预防性核打击计划及共流产( 1945-1949)》
(1)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预防性核打击计划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制定对苏联预防性打击核计划的原因。
【考点】
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教社版本《中外历史纲要》(下)(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级子目1:冷战与两极格局
内容要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
一级子目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内容要点: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欧共体成立和发展、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成为国际不可忽视的力量、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一级子目3:两极格局瓦解
内容要点: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和平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年至今)
第27章冷战和战后的变化(1945-1970年)
第1节:冷战的发展
一级子目1:超级大国的对抗
内容要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
一级子目2:冷战的对峙
内容要点: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张)
……
第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年至今)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1:压力下的苏联
内容要点:冷战强化
一级子目2: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要点:冷战终结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叙述的异同。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两国教科书历史叙述差异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运河与国际形势】

材料一: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上台时,就深知开凿运河的必要性,也成为他对外政策的核心。运河的建成将加强贸易并使美国海军舰队能够迅速地从一边海岸到另一边海岸,使美国海军舰队的效率成倍增长。再加上他的好友、海权论创始人艾尔弗雷德.马汉对他进行的思想灌输是关于运河的商业和战略价值。1903年,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下,通过系列手段和不平等条约将巴拿马运河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王子建《美国海权理论在夺取巴拿马运河中的应用》

材料二: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卡特政府通过艰难的双重政治博弈,最终使得运河新约达成和批准。根据运河新约的相关规定,美国至少在名义和法理上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直接政治和军事占领,大幅度增加了所付的运河年度租金。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长达23年的运河经营和管理过渡期。通过逐步有序的权力移交,美国规避了运河经营和管理问题上的真正失控,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有权力和资格继续负责运河的实际防务安全。

——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奔(1977-1979)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美国夺取巴拿马运河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特政府批准运河新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