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相当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容易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此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填空题
容易
2. 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14cm,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填一光学仪器)。
填空题
容易
3. 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填空题
容易
1.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填空题
普通
2. 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通过“水透镜”观看书本上“中国梦”三个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
透镜,看到的“国”字是
(实/虚)像。若要使看到的像变大些,应将“水透镜”适当
(靠近/远离)字。
填空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填空题
普通
1.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物距为5cm时,通过移动光屏承接不到清晰的像
C.
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
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双选题
普通
2. 凸透镜的物距与像距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单选题
普通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的图像,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16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单选题
容易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
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倒立清晰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的就是这一原理;
(2)
将蜡烛向左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时,需要研究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
的关系;
(2)
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
(3)
下图是某一次的获得清晰像的实验情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
(4)
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
小冰用几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也换成下图的,下面是对小冰的实验装置进行的评价,其中错误的是______。
A.
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利用此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好学的小辉将物理课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他在玩具盒里发现了三块厚玻璃片,想知道它们是不是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如图):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把a、b、c三块厚玻璃片平放在玻璃板上,用三只电筒照射出粗细相同的平行光束,正对玻璃片射向桌面。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保持水平)到某个位置,水平桌面出现了大小不同的光斑(如图甲):通过a的光斑与平行光束等大,通过b的光斑比平行光束大,通过c的光斑比平行光束小。由此判断
一定是凸透镜;为了进一步辨别另外两块玻璃片的性质,他将玻璃板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如图乙),发现:通过a的光斑大小不变,通过b的光斑变得很小,通过c的光斑变大,由此判断
既不是凸透镜也不是凹透镜,
也是凸透镜(前三空均填“a”或“b”或“c”),且它的焦距比另一个凸透镜更
(填“长”或“短”);
(2)
为了准确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让电筒光正对着透镜,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亮、最小的光斑,如图可知其焦距为
cm;
(3)
小辉还发现他家底楼房间的水泥地面经常湿漉漉的,甚至出现大量水珠,这是为什么呢?是地基土壤中的水或者水蒸气渗透出来了,还是其他原因呢?小辉开始研究,他选择了一个高温潮湿的天气,用干毛巾将一部分湿漉漉的地面擦干,分别铺上防水的塑料保鲜膜和泡沫板,两小时过后,他发现保鲜膜表面又出现了水珠,而泡沫板表面以及泡沫板遮住的地面没有水珠。根据物理课所学的知识可知,保鲜膜上出现的水珠主要是
(选填“空气中”或“地面渗透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面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一现象在
(选填“冬季”或“夏季”)最容易发生,为了减轻地面的潮湿程度,以下几种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
A. 在地面铺上瓷砖
B. 经常开门窗,加快空气流动
C. 经常用拖把拖地
实验探究题
普通
1.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
人脸是光源
B.
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
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
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单选题
容易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单选题
普通
3. 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学校门口安装了测温摄像仪,当同学们经过它时,会自动利用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检测人体温度是否正常。测温摄像仪的成像原理与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当人靠近镜头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填空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