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宋变革】 

材料1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 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 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 “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 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

————据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2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 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 历代传颂不衰。 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 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

————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北宋到明清走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考点】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程朱理学;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就宋代儒学而言,它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就外而言,是要排斥佛道二教,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承接先秦儒家的传统,站在理论的高度论证儒家仁义礼乐存在的合理性,建立起一个新的儒家哲学形态,使儒家思想重新成为人们的精神归宿,进而能重新全面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内而言,是要抛弃汉唐传统儒家粗疏的“天人感应”的理论形态,从儒家原典中发掘新的思想材料,并以之为出发点,对佛道学说中有用的思想资料进行整合,把儒家经学从原来的训诂之学引向义理之学,进而建立起以伦理道德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儒家哲学。

——摘编自徐洪兴《论二程思想之异同》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宋时期)。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