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狎:轻慢,轻侮;拥挤)处辇毂之下(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鸿章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有为、梁启超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辩证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