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把关注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厚植民生贯穿于党的治国理政之中,他将人民比作天地、关联江山、类比父母、看成老师、作为阅卷人,彰显了“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至上地位。“人民至上”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个体系。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
下基层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态度,不高高在上、不脱离实际,而是下沉和深入一线,向人民学习、向基层取经,实实在在查找那些“停留在笔头、搁置在案头”“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四下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民服务解难题。比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要以“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信访接待下基层”,就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夯实的是根基。36年来,“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要求以及贯穿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历久弥新,不断被各地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有关知识,阐明广大党员干部怎样坚持“四下基层”这一工作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各环节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立法为民良法善治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20多万条。
★监督机制彰显民主人大创新监督方式,召开座谈会、开展民意调查等方法,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同时结合执法检查、专项视察手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
★代表履职贴近群众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形成议案和建议,与党的二十大做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及人民利益高度契合。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说明全国人大是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中国“村赛"已成为现象级的社会景观。贵州台江的“村BA”、榕江的“村趣”,还有海南的“村排”都先后“出面”,不仅球场上座无虚席,全国各地网友们也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为比赛呐喊助威。村民们是球员、是裁判员、是拉拉队、甚至还是组织者,每个人都能以各种方式投身其中。无论年龄,无论职业,他们单纯地享受着体育的魅力和快乐。人民群众当中蕴含了无穷无尽的智慧,人民主体、人民主创、人民主推、人民主接——村赛的流量巨大,人民群众来接,接住了流量,就能形成正向的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群众路线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村赛”能成为现象级的社会景观。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