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在恒容密闭容器进行反应Ⅰ,测得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1) 0,其理由是
(2) ②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B.容器内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3)

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反应在时刻达到平衡,在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图甲中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图乙中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4) ④若1200℃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的浓度分别为 , 此时v(正)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理由是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化学平衡的计算;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已知溶液与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 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实验1。

实验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取溶液,滴加溶液3滴(1滴约为0.05mL,下同)。

i.溶液呈棕黄色。

ii.向其中滴加2滴KSCN溶液。

ii.溶液不显红色。

①写出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

③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太低,故改进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2.

实验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取溶液,清加溶液3滴。

i.溶液呈棕黄色。

ii.向其中滴加2滴0.1molKSCN溶液。

ii.溶液显红色。

iii.继续加入 , 充分振荡、静置。

iii.液体分层,上层红色消失。变为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已知:易溶于 , 且不溶于水。

本实验改用溶液的目的是。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2中加入后上层溶液红色消失的原因:

(2) 甲同学认为“用萃取后上层溶液仍为棕黄色”的原因是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在水中均呈棕黄色,两者有如下关系:。于是提出假设: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

为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

实验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取1mL实验2中棕黄色的上层清液,再加入 , 振荡、静置。

i.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ii.取饱和碘水,加入 , 振荡、静置。

ii.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实验3的结论是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