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科二: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

材料三: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租,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认同……孙逸仙者,黎一民之私号,乃断中国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加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变法历时103天,史称什么变法?
(3) 材料三中,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革命组织?(2分)该组织的机关报纸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材料四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的教育改革有何新发展?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是哪一场运动的主阵地?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大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列表(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于福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相对于“洋务新政”的进步性。
(3) 根据材料三,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