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铃薯的品质提升和产量提高对保障世界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遮光条件下两个马铃薯栽培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值),结果如表。

品种

处理

SPAD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CK

43.4

39.1

42.9

40.9

37.6

Z1

41.2

37.1

37.8

20.3

-

Z2

37.2

33.9

38.1

-

-

B

CK

39.8

36.8

41.9

40.2

376

Z1

46.2

38.7

40.3

33.8

34.7

Z2

39.0

34.8

38.2

35.0

30.0

注:CK为正常光照; Z1为单层网遮光;Z2为双层网遮光;“-”表示叶片枯萎

回答下列问题:

(1)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上、在光反应阶段,水裂解产生;光能转化为中的化学能。
(2) 马铃薯品种A在第4、5次测定时,出现了叶片现象。实验表明:两个马铃薯品种中,较耐阴的是
(3) 表中第1次测定 SPAD值是在遮光处理(填“第1天”或“若干天后”)进行的,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4) 马铃薯块茎作为食物,可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这些有机物归根结底是自叶肉细胞运输来的转化而成的。
【考点】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资料1:1961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依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ATP的形成机制,提出了ATP的化学渗透假说:光照引起水的光解,水分解为O2和H+并释放电子,结果类囊体膜内侧H+浓度高而膜外侧低,于是膜内外产生H+浓度差和电位差,当H+借助ATP合酶顺质子梯度扩散至类囊体膜外时,ATP合酶催化ADP和Pi合成为ATP。

资料2:研究发现,某种真核微藻在低氧环境中,其叶绿体内产氢酶活性提高,部分NADPH会参与生成H2的代谢过程。

图甲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叶绿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光反应过程的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该实验中所用溶液应满足的条件是(答出2点即可)。
(2) 水光解产生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最终可以传递给NADP+与H+结合形成NADPH,在暗反应阶段NADPH的作用是(答出2点即可);H+通过膜上的ATP合酶回到膜外,据图乙可知将ADP和Pi合成ATP所需的能量直接由提供。
(3) 为了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反应的关系,制备了四种完整性不同的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叶绿体A、B、C、D四组的ATP产生效率相对值分别为1、0.66、0.58、0.41,据此推测叶绿体中类囊体结构破坏程度最大的是组,结合图乙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4) 在低氧环境中,生成H2的代谢过程会使该微藻生长不良。根据题目信息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该微藻生长不良原因: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