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年400万贯100
1004-1008年450万贯113
1058年700万贯175
1064-1068年846万贯212
1077年879万贯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二: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的商业政策及其结果。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考点】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宋代武汉城市发展】 

材料1

著 作

记 载

(南宋) 陆

游 《 入 蜀

记》

“(鄂州) 贾船客舫, 不可胜计, 衔尾不绝者数里。此郡自唐为冲要之地……市邑雄富,列肆繁错, 城外南市亦数里, 
虽钱塘、建康不能过, 隐然一大都会也。日昳(yì, 太阳偏西),移舟江口, 回望堤上, 楼阁重复, 灯火歌呼, 夜分乃已。”

(南宋) 范

成大《吴船

录》

“(鄂州) 南市在城外, 沿江数万家, 廛闰(chánhàn, 指商店) 甚盛, 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 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 无不售, 且不问多少, 一日可尽。”


材料2 
两宋时期, 湖北政治和文化中心逐渐由荆州、襄阳向鄂州迁移。从宋代开始, 鄂州频繁成为领辖数州的政治、 军事指挥中心。 南宋时期, 鄂州作为抗金重要基地, 岳飞在此驻军抗金达七年之久。 军营中除了士兵,还有为数不少的军属, 增加了城市人口数量。从地理上看, 鄂州沟通南北,联接东西,位置相当重要; 从人口上看, 当时鄂州居民超过十万户,加上屯驻有大量军队,催生了大量物资需求。

————据《回望唐宋时期武汉的烟火气》等整理


注:上述材料中出现的鄂州均相当于今武汉三镇之武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武昌城市发展的表现。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武昌兴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