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史记》记载,西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得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了起来。
【时空观念江南产生巨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ⅆⅆ 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 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 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两宋时期,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工程,州县官大都兼“提举 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东晋时,区田法(原适用于北方旱作地区的耕种法)已传入南方,并已 使用粪肥……。
——许辉《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述论》
联系材料三、四,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材料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摘编自《闽西历史》
材料一 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编者注:司马睿)为晋王,课督农功(编者注:督促农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材料二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编者注:农民辛勤耕田),一岁或稔(编者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编者注:优良木材)之利,充仞八方(编者注:能够供应各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编者注:能够让老百姓有衣服可穿)。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编者注: 东晋孝武帝年号)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编者注:战争或骚乱的警报),区域之内,晏(编者注:安定)如也。
——[南朝]沈约《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