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图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
大别山中山面积约占全部山区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宽广开阔,并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温暖潮湿,降水丰富,南北两侧水系较为发达,分别注入长江和淮河。植物生长茂密,种类复杂,是主要农耕地区。
——摘编自《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大别山》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发动黄安(今红安)、麻城起义,逐渐建立起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有利条件。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 4 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材料 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极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主要从军队和地方两方面大力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得我们党保持了强大的组织力和生命力。一是坚决落实“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积极开展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提升党组织的组织能力。首先,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的基层组织。由于大革命失败,井冈山地区原有的党组织遭到完全破坏。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一踏上井冈山,就高度重视并抓紧建立和恢复地方党组织。其次,整顿地方党的基层组织。面对机会主义、土客籍矛盾、投机分子反水等问题,通过党员重新登记,不合格的除名,对党员的成分加以限制等方法,整顿和纯洁了地方基层党组织。再次,加强党员思想教育。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通过举办党团训练班、上党课、组织讨论、印发学习材料等形式,在党员中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知识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如此,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革命自觉性,使得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为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材料 在1933年革命根据地“八一”纪念活动中,许多红军战士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了节省助战运动,主动退还公债、停发公谷费,如通讯学校与通讯材料处的红军战士380多人提出“我们要纪念红军的成立……除继续参加经济战线外,愿把中央政府尚未发给的二百元公谷费,请求赦免”。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不仅使苏区民众初步了解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性质,而且增强了他们参军支前,保卫苏维埃的责任感。1933年的“八一”节纪念,是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共同倡导下的全党、全苏区范围内的一次纪念活动,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方式之多样,远超以往的纪念活动,它克服了此前纪念活动偏重于国际共运节日(如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诞生和逝世日、“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偏颇,且大大拓展了革命事件的纪念范围,更使纪念规模、纪念方式与纪念程序上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1933年的“八一”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和新的起点,也为以后各种纪念活动的举办提供了经验借鉴。
——摘编自魏建克《1933年苏区“八一”纪念活动的历史考察》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发动黄安(今红安)、麻城起义,逐渐建立起以大别山为中心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见下图),该根据地自成立伊始,就深受粮食匮乏之困扰。1930年1月,中共鄂豫边特委报告说:“赤区粮食先被军队烧了大半”,该报告还提到,土豪劣绅带领土匪军队、清乡团压迫民众,“在光、麻、安三县被反动威挟不能归家的在三千人以上,跑在苏维埃区域不能归家的统计在三万人以上”。
——摘编自黄志高《地缘·粮食·革命:鄂豫皖苏区的际遇与困境》
鄂豫皖苏区高度重视粮食危机,1931年6月,皖西北特委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党和苏维埃必须领导苏区群众参加生产。使群众认识到劳动才有饭吃,使苏区粮食能自己求其解决,才是巩固苏区最好的办法"。与此同时,苏区设立粮食管理机构,加强粮食运输,开展粮食救济,管控粮会流通,保障伤病兵的粮食供给以及提供金融支持来改进粮食管理。此外,苏区积极动员农民进行斗争,如潜山县的农会与当地地主豪绅也就稻价议定展开了斗争。
——摘编自张雷《鄂豫皖苏区粮食危机问题研究(1927—1934)》
材料一 1927年10 月 10 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辛亥革命发表告民众书,号召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自己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完成辛亥所开始的革命”,并针对工人、农民、一般贫民士兵分别进行了动员。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针对相持阶段的抗日局势,号召人民“把纪念当作对日寇发动新进攻的伟大的民族示威”,动员全国军民“粉碎敌人对郑州及任何其他地方的进攻,粉碎敌人对各抗日根据地的继续扫荡,为保卫中原与西北而战,为保卫敌后一切抗日根据地而战,为保卫西南而战”。
——摘编自陈金龙《谈谈辛亥革命纪念的社会功能》等
材料二 2021 年10月,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习近平总书记说,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
——摘编自楚秀红《新中国辛亥革命追怀记》等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造成新中国”,即“工农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开始新中国将来的光明之路”。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后, 中共中央文件逐渐将“新中国”与“打倒蒋介石”并列, 如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打倒蒋介石!新中国万岁”、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
1950年前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这个前途是肯定的”,但“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材料: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