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 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 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2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考点】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    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镇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中工商业从业者增多,地域性经 济中心城市层出不穷,导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商业城市转化 。与此同时,城市格局 因古典坊市制的崩溃而有重大改观,临街设店的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初见端悦 。更值得重视 的是,宋代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生产性工商业城市,如浙东金华可以认为是纺织城镇;徐州附 近的利国监可以视作冶金城镇,还有常聚十余万矿冶工 匠的江西铅山场、广东冷水场亦属矿

冶城镇;四川井研县亦有数万井盐工 匠,可谓盐业城镇。

——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材料二   在宋代,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串大量走向市场, 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 。 家庭手工业继续发展,而与农业脱离的手工业也 有了显著发展 。 因而为纺织手工业提供原料的棉花、麻和蚕桑等,亦相应地发展起来 。为供应市场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甘蔗、果树、蔬菜等也跟着发展起来。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农业发展的新现象,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静江府城(位于今桂林市)在西南边陲的作用由唐至北宋初年的平定叛乱扩展为宋朝管控广南西路、平定叛乱、抵抗越南入侵、阻挡蒙古军队“斡腹之谋”等多种军事作用,其政治职能在两宋时期逐渐从军事职能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静江府城逐渐成长为地方行政中心,后来集广南西路赋税钱谷、刑法、市易、水利等行政权力于一身;其对内开始辐射整个广南西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与整个宋朝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对外沟通西南地区与国外的经济贸易。两宋时期,静江府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教育事业,依靠桂林山水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广西山水文化名扬海内,后又通过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和佛寺、道观的修建,赋予了广西山水更多的文化意境。

材料二

两宋时期,静江府城由单一的军事性城镇发展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多职能复合城市,其城市职能演变过程中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与静江府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两宋时期大量人口南移、国内外整体战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两宋时期社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聂定《宋代静江府城职能演变分析》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静江府城在两宋的发展特征。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静江府城职能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