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人杜甫有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根据诗的内容,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童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内陈列着现存的毛泽东最早的农村调查报告——《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在《中国佃农生活举例》里面记载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佃农张连初家里一年的支出和收入情况,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1926年的农村。以下是报告的相关内容:
地点:湖南湘潭西乡。
时间:民国十五年
假定事实:一个壮年勤敏佃农,租人十五亩田(一佃农力能耕种之数),附以相当之园土柴山,并茅屋一所以为住宅。此佃农父母俱亡,仅一妻一子,妻替他煮饭喂猪,子年十二三岁,替他看牛。这个佃农于其租来之十五亩田,可以全由自己一人之力拼种,不需加雇人工。因穷,田系贩耕,没有押租银可交,所以田租照本处通例要交十分之七。
结果:在收支相抵的情况下,此佃农还要亏空19.6455元,而且是须假定在绝无各种自然灾害、全年无休等6个条件之下才有可能。
结论: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这就是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为苦,而许多佃农被挤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
结合材料,运用封建社会的有关知识,阐释“许多佃农被挤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现象的成因。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是北宋诗人张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蚕妇》。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全诗构思奇巧,言简意赅,语言明白如话,生动地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根据材料,简述作者所处时代生产关系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