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世界史”书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

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 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 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考点】
“一战”的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