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
“谈”经典
①《》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名著中的“老师”
名著
人物
相关内容
点评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①
治学严谨
《经典常谈》
孔子
大招学生,不问身家。
②
《红星照耀中国》
③
以57岁高龄参加了长征。
言传身教
④
智真长老
力排众议收留了鲁达。
宽宏睿智
《诗经》第四ㅤ ㅤ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訁㞢)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 (节选自《经典常谈》)
小语在阅读《<诗经>第四》时,制作了有关“诗言志”的表格,结合选文及学习经验,将表格补充完整。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他把桃子送给我,我用李子回赠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首诗题目为①《》,是艾青的成名作;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个高峰,这时期,他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②“”和“太阳”;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③“”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主持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自强不息”这个成语源自哪部经典?
赵亮:“自强不息”这个成语源自①《》,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主持人: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
赵亮:②。
主持人:谢谢赵亮分享的名句。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只说人物名字和事迹就行,比如:匡衡凿壁偷光。
吴江:③。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希望同学们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学习,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