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 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课本中。 C. 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D. 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考点】
重复啰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现代文阅读

我把嘴凑近流水(节选)

夏 真

       ①四月半,花老得快。吧嗒一声,落在书本上。翌日清晨,花瓣沾了露珠,便有了衰腐的气息。

②在医院,我凝视着病床上的父亲。老父亲撑起头来叫唤我,如同一把旧斧子砍在树上,发出锈的声音。

③父亲是一块刚硬的石头。父亲性格刚直,不向外求,不存一丝坏心,不说人一句坏话。现在,这块石头渐渐腐蚀,一些器官已经老化,尘世皮囊呈现出一处处破碎:血栓、中风、房颤、肺部积水……

④我凝视着平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父亲朝着他的小女儿笑,笑容显露最大的慈祥和善良,但略微空洞,因牙齿露风。

⑤父亲在盛年时候,面容硬朗,像版画里棱角分明的鲁迅。现在,父亲原本硬朗的五官变得松懈,有些肌肉已经消亡——这是苍老在每一个肉体上发生的物质流失。眼窝陷了,牙齿掉了,嘴巴如一张风干的网向颚部收拢。老人的嘴是一张收拢的网,皱巴,退缩,消去了向外界捕猎能量的旺盛张力。

⑥父亲出院后,躺在家中的床上,有几次哭,一块老去的石头会流泪,为此我很难过。

⑦一次,父亲对着最热心的二姐哭:“我软弱,没有力气。”父亲尽管中风多年,但精神好时,仍喜欢慢慢走几步。他最喜欢去五马街坐坐,看老街上人来人往,吃上一碗长寿馄饨,咀嚼这热而香的人间烟火,再坐坐,然后回家。

⑧又一次,父亲躺着翻日历,翻到他农历七月生日那天,竟然伤感,还直流老泪,对母亲说:“今年生日,还过得上吗?”一个老人,对那一截生命的尾巴,有了一丝丝衰弱的恐惧与战栗。像一个孩子,梦醒了,嘴边那颗糖变成空了。不,这个譬喻不贴切。但父亲老了,更多时候确实像一个小孩,生日时由儿女陪着吃一顿,是重要而盛大的事。

⑨父亲退休前是一个小学校长。在更年轻的时候,他极能“打路走①”。每在教完书之余,他沿着故乡那条血脉一样蜿蜒而绵长的溪流,行行复行行,行行复行行。走过溪口,走过外潭,走到溪尾;溪尾返回,走过外潭,走回溪口——那是一条多长的路! 跟着山峦一起绵延,随着谷风一起回溯。父亲当年打路走,挨家挨户去家访,免费辅导学生功课,助他们考上大学。

⑩但年迈的父亲早已无法再去丈量大地。一屋一床,是一个中风老人从世界溃败下来的退缩之所。墙上的时钟嘀嗒嘀嗒响,回音如心脏的颤动。父亲房颤得厉害。

⑪服红参,黄芪。父亲在体力稍微恢复后,日常拿起钢笔写写字。他很平静,在纸上写:你们放心,我体力好些了……

⑫生命是什么? 问题太大,不能回答。有点像一张虚无的纸,曾在纸上画了许多画,写了许多字,它被放入时间的流水中,渐渐被流水腐蚀、击碎,正如生命由旺盛到稀薄。

⑬……

⑭五月初夏降世。春天归入流水。

⑮我把嘴凑近流水…… 

  (有删改)

【注释】①打路走:方言,表“步行”之意。

(1) 文章在叙述时,将现实与回忆相交融,请你梳理全文,填写下图,体会父亲形象的变化。

(2) 声音可以传情达意。请你对文中第⑧自然段的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以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角度进行设计)
(3) 文章的叙述平静而克制,却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请你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情感。

①老父亲撑起头来叫唤我,如同一把旧斧子砍在树上,发出锈的声音。(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走过溪口,走过外潭,走到溪尾;溪尾返回,走过外潭,走回溪口——那是一条多长的路!(从用词角度赏析)

(4) 同学们就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了讨论,请你结合本文及《秋天的怀念》的阅读体验,说说你更认同谁的看法,并详述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