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大鱼被咬得残缺不全,他都不忍心再看上一眼。鱼被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像自己受到袭击一般。

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是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自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不过,攻击我的这条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它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大鱼。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____。”我很痛心,把这鱼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1) 选文中的“他”名叫,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2) 根据上面文段,写出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考点】
文学常识; 欣赏文本的形象; 文化常识; 《老人与海》;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料想董华在写《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时一定是愉悦的,正如____,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的城市,逃离(      )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      )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      )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袅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苦,但是____。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村庄、草房子、水流、小道、炊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于是那鱼(马林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把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暴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桑提亚哥)的头顶上空。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看不大清楚东西。然而他放松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他划破了皮的双手之间慢慢地溜出去,等他的眼睛好使了,他看见那鱼仰天躺着,银色的肚皮朝上。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截出来,海水被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起先,这摊血黑魆魆的,如同这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中的一块礁石。然后它象云彩般扩散开来。那鱼是银色的,一动不动地随着波浪浮动着。

老人用他偶尔着得清的眼睛仔细望着。接着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系缆柱上绕了两圈,然后把脑袋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是个疲乏的老头儿。可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得去干辛苦的活儿了。”

现在我得准备好套索和绳子,把它绑在船边,他想。即使我这里有两个人,把船装满了水来把它拉上船,然后把水舀掉,这条小船也绝对容不下它。我得做好一切准备,然后把它拖过来,好好绑住,竖起桅杆,张起帆驶回去。

他动手把鱼拖到船边,这样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进它的鳃,从嘴里拉出来,把它的脑袋紧绑在船头边。我想看看它,他想,碰碰它,摸摸它。它是我的财产,他想。然而我想摸摸它倒不是为了这个。我以为刚才已经碰到了它的心脏,他想。那是在我第二次握着鱼叉的柄扎进去的时候。现在得把它拖过来,牢牢绑住,用一根套索拴住它的尾巴,另一根拴住它的腰部,把它绑牢在这小船上。

“动手干活吧,老头儿,”他说。他喝了很少的一口水。

“战斗既然结束了,就有好多辛苦的活儿要干呢。”

他抬头望望天空,然后望望船外的鱼。他仔细望望太阳。他想,晌午才过了没多少时候,而且刮起了信风。这些钓索现在都用不着了。回家以后,那孩子会和我要把它们捻接起来。

“过来吧,鱼,”他说。可是这鱼不过来。它反而躺在海面上翻滚着,老人只得把小船驶到它的身边。

等他跟它并拢了,并把鱼的头靠在船头边,他简直无法相信它竟这么大。他从系缆柱上解下鱼叉柄上的绳子,穿进鱼鳃,从嘴里拉出来,在它那剑似的长上颚上绕了一圈,然后穿过另一个鱼鳃,在剑嘴上绕了一圈,把这双股绳子挽了个结,紧系在船头的系缆柱上。然后他割下一截绳子,走到船梢去套住鱼尾巴。鱼已经从原来的紫银两色变成了纯银色,条纹和尾巴显出同样的淡紫色。这些条纹比一个人张开五指的手更宽,它的眼睛看上去冷漠得象潜望镜中的反射镜,或者迎神行列中的圣徒像。

“要杀死它只有用这个办法,”老人说。他喝了水,觉得好过些了,知道自己不会垮,头脑很清醒。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他想。也许还要重得多。如果去掉了头尾和下脚,肉有三分之二的重量,照三角钱一磅计算,该是多少?

“我需要一支铅笔来计算,”他说。“我的头脑并不清醒到这个程度啊。不过,我想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著名棒球运动员)今天会替我感到骄傲。我没有长骨刺。可是双手和背脊实在痛得厉害。”不知道骨刺是什么玩意儿,他想。也许我们都长着它,自己不知道。

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它真大,简直象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段钓索,把鱼的下颌和它的长上颚扎在一起,使它的嘴不能张开,船就可以尽可能干净利落地行驶了。然后他竖起桅杆,装上那根当鱼钩用的棍子和下桁,张起带补丁的帆,船开始移动,他半躺在船梢,向西南方驶去。

他不需要罗盘来告诉他西南方在哪里。他只消凭信风吹在身上的感觉和帆的动向就能知道。我还是放一根系着匙形假饵的细钓丝到水里去,钓些什么东西来吃吃吧,也可以润润嘴。可是他找不到匙形假饵,他的沙丁鱼也都腐臭了。所以他趁船经过的时候用鱼钩钩上了一簇黄色的马尾藻,把它抖抖,使里面的小虾掉在小船船板上。小虾总共有一打以上,蹦跳着,甩着脚,象沙蚤一般。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去它们的头,连壳带尾巴嚼着吃下去。它们很小,可是他知道它们富有营养,而且味道也好。

老人瓶中还有两口水,他吃了虾以后,喝了半口。考虑到这小船的不利条件,它行驶得可算好了,他把舵柄挟在胳肢窝里,掌着舵。他看得见鱼,他只消看看自己的双手,感觉到背脊靠在船梢上,就能知道这是确实发生的事儿,不是一场梦。有一个时期,眼看事情要告吹了,他感到非常难受,以为这也许是一场梦。等他后来看到鱼跃出水面,在落下前一动不动地悬在半空中的那一刹那,他确信此中准有什么莫大的奥秘,使他无法相信。当时他看不大清楚,尽管眼下他又象往常那样看得很清楚了。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马林鱼到死时仍能闹腾并从水中高高跳起,既说明它战斗力惊人,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 老人在捕鱼的过程中一直自言自语,除了有收获大鱼的兴奋,更有给疲惫不堪的自己加油鼓劲的意味。 C. 老人捕鱼就是为了向迪马吉奥证明自己,老人捕获了体型超大的马林鱼,这位著名的棒球运动员自然会为之骄傲。 D. 老人因不能确信大鱼在落下前一动不动地悬在半空中有什么莫大的奥秘,所以他觉得捕到大鱼可能就是一场梦。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讲述老人捕鱼的事件,并不流露感情,但是通过谈论老人的偶像迪马吉奥,还是能感受到老人坚信自己的背运就要过去的激动心情。 B. 小说语言干净、朴素、简练、直白,没有深奥的词汇,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老人捕鱼事件,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作家却赋予了它们极强的表现力。 C.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及外貌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老人这个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手法是心理描写,尤以内心独白为主。 D. 小说的情节按照自然的时空顺序来展开,这种纵式结构把老人出海捕鱼的过程不蔓不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看似简单,实则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3) 小说反复描写老人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感受,试分析其效果。
(4)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这样评价海明威的:“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这突出表现在他的近作《老人与海》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海明威的叙事艺术。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