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与环境无关
【考点】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演化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栖息地破碎化不会导致大熊猫遗传多样性降低
B.
“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内的其他同营养级鸟类应该全部驱离
单选题
容易
2. 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
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
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单选题
容易
3. 野生远东豹由于被猎杀而数量骤减,这直接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群落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单选题
容易
1. 达尔文在马达加斯加群岛上发现一种兰花——彗星兰,其花矩长达30cm,只有花矩底部约4 cm 处才有花蜜,就预测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矩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非洲长喙天蛾,它长着30 cm 长的口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推测的依据是兰花为虫媒花,其花距底部的花蜜会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B.
若后来没有发现这种蛾类昆虫表明达尔文的推测一定是错误的
C.
花矩高度特化的彗星兰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D.
彗星兰与非洲长喙天蛾的某些形态特征彼此相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单选题
普通
2.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并长期共存,此现象称为同域生活。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某长筒花植物的传粉只能借助长舌蝠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符合现代进化理论的是( )
A.
长舌蝠的细长舌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B.
长舌蝠的细长舌特征决定长筒花植物变异的方向
C.
数十种以花蜜为食蝙蝠同域生活加剧种间的竞争
D.
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是共同(协同)进化结果
单选题
普通
3. 某些植物在受到动物采食后所表现出的生物量、无性繁殖体或种子产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植物的超补偿反应。植物在食草动物的摄食作用下形成强化针、刺等物理防卫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超补偿反应弥补了植物因食草动物采食而造成的营养和生殖损失
B.
食草动物或踏植物残体及动物的粪尿可增强植物的超补偿反应
C.
动物采食不改变植物基因的结构,但可能诱导基因表达形成防卫结构
D.
超补偿反应和防卫结构直接反映了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是协同进化的
单选题
普通
1. 一种名叫“中地雀”的鸟主要以吃种子为生,它用喙把种子咬啐。生态学家曾对某个岛上中地雀种群的进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地雀种群中包含多种基因型的个体,共同维持着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基因库是指
。
(2)
种子的数量(种子多度)会随着植物的枯萎和死亡而猛然下降。剩下的种子通常是最硬的,很难咬碎,在种子产量高的时期,中地雀都不去吃它,然而在种子匮乏时,中地雀没有了选择余地,只能尝试着把坚硬的种子咬碎。中地雀的数量从1975年的大约1400只减少到了1977年的大约200只。据图分析,引起这段时间中地雀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3)
种子的平均硬度随着干旱程度和软种子的消耗而增加,喙较大的中地雀因具有较大的咬力能咬碎更大的种子,因而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这是中地雀和为其提供食物的植物
的结果。在1976和1978年间,存活的中地雀喙的平均大小
(填“增加”“降低”或“不变”),推测该类中地雀后代数量比例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从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
假定控制中地雀喙大小的基因用R、r表示,R控制大喙,r控制小喙,从种群遗传水平分析,在1976~1978年间,中地雀种群中R、r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5)
研究表明,到1983年气候极湿润时,小种子的产量丰富,而喙较小的中地雀取食小种子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生存,产生的后代也比喙较大的中地雀多。由此推测,这种条件下,中地雀种群的喙平均大小的变化趋势是
,由此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由
决定的。
综合题
普通
2. 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了
是进化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
。
(2)
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导致形成了不同种的兰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不同种兰花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差异性的大小揭示了
,以及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3)
某兰花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让其自交,则F
1
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
综合题
普通
3. 沙滩是海岛宝贵的自然和旅游资源,常孕育着一定面积的特有植物,如单叶蔓荆、狗牙根、肾叶打碗花等植物群落。单叶蔓荆能抗风沙、耐干旱等,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海岛沙滩的严重侵蚀和退化,单叶蔓荆群落受到极大威胁。回答下列问题:
(1)
海岛上分布着不同的群落,区别海岛上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单叶蔓荆群落中单叶蔓荆为优势种,判断单叶蔓荆为优势种的依据是
。
(2)
单叶蔓荆叶片较小,表皮较厚,根系发达,这对于其适应生长环境具有的意义是
。从协同进化的角度分析,单叶蔓荆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其与
协同进化的结果。单叶蔓荆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药用价值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
人类活动导致海岛沙滩单叶蔓荆群落正在加速消失,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为修复单叶蔓荆群落,研究人员研究了单叶蔓荆群落面积与沙滩面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提出保护和修复单叶蔓荆群落的一项措施:
。
综合题
普通
1. 蝙蝠是现存携带病毒较多的夜行性哺乳动物,这与其高体温(40℃)和强大的基因修复功能有关。关于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毒,下列叙述
错误
的是( )
A.
高温利于提高病毒对蝙蝠的致病性
B.
病毒有潜在破坏蝙蝠基因的能力
C.
病毒与蝙蝠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D.
病毒与蝙蝠协同进化
单选题
普通
2. 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
B.
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
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单选题
普通
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B.
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
C.
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
D.
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