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作家来说,古典诗词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① , 古典诗词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古典诗词已然内化于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就像是身处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秀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② 。要产生这种文化认同,其实仅需要人们用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而已。
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 , 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 , 越来越远 , 我们正在失去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阅读古典诗词吧,出入经史,你会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