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稻-鱼-鸭”是我国稻作生产的重要模式(如下图)。其中,稻田可为鱼和鸭提供捕食、栖息的空间;鱼和鸭可疏松土壤、在取食和踩踏过程中可控制杂草与虫害、其粪便可培肥土壤。研究发现,该模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稻田的生产和养殖潜力,还对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田中常放养食谱广、适应能力强的丁桂鱼。生活在稻田中的所有丁桂鱼属于一个____。 A. 种群 B. 群落 C. 生物圈 D. 生态系统
(2) 在图所示“稻-鱼-鸭”生态系统中,呈现的群落结构主要是
(3) 已知稻飞虱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有害生物,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下稻飞虱的生长曲线是____。 A. B. C. D.
(4) 稻飞虱大规模爆发会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影响稻飞虱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

①出生率②死亡率③迁入率④迁出率⑤性别比例⑥年龄结构

(5) 假如稻田中鸭群的食物有杂草(60%)、稻飞虱(30%)和福寿螺(10%),而稻飞虱和福寿螺主要摄食水稻。若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2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该生态系统中鸭群增加100kJ能量,需要消耗生产者的能量为kJ。
(6) “稻-鱼-鸭”生态系统相比单作稻田生态系统更稳定,原因可能是____。 A. 单作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存在捕食关系 B. “稻-鱼-鸭”模式丰富了稻田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 C. 害虫与鸭群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稻田引入鱼鸭后,充分利用稻田生态位,提高了生态位效能
(7) 研究表明,相较于水稻单作,“稻-鱼-鸭”模式还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提高稻田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相比水稻单作,其恢复力稳定性将。(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8) “稻-鱼-鸭”模式相比较水稻单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有利于水稻生物量的积累,相关的原因可能有

浓度增加②土壤含氧量下降③病虫害减少④杂草生长量减少⑤土壤肥力提高

(9) 稻田是温室气体重要排放源之一,某课题小组调查研究不同稻田模式下的排放量如表1所示。

表1“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排放量(用其可产生温室效应效度表示,*表示有显著差异)

                                                                                                                                      


         

         

         

水稻单作

5281.5*

716.1

1231.5*

稻鱼组合

3922.8*

688.2

946.8*

基于表1数据,判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对减缓温室效应有无作用,理由是

(10) 已知稻田是由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分解有机物质而生成的。与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关的环节有____。 A. 动物呼吸作用 B. 产甲烷菌分解作用 C. 生产者光合作用 D. 杂草和水稻种间竞争
【考点】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群落的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因素指。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栖息环境,提高,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2) 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只之间。

(3) 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以种群的灭绝概率5%为可维持存活的标准,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只。

综合题 困难